<%@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36"%> 何梓溪:浅谈传统文化、周易、中医与中国书画的相关性

 


*守正创新 尊敬传统——刘纯华被评为2023年度最具影响力艺术家

*艺术之家数据库-头条:2023年度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刘纯华

*艺典轩-北京头条:2023年度最具收藏价值书画家——刘纯华

重要通知

各位同仁好:
  京津画派官网,京津画派研究中心网站因前几年疫情,网站有两年时间没有组织活动,网页更新迟缓。应广大会员要求,在有关会员的积极支持下,业已激活,即日起重新展开工作,希望同仁们积极投稿。
  稿件要求:
  会员亲自参加的文化艺术活动;会员创作的书画作品;会员受朋友之托也可以推荐作品;会员认为可以提升画院和个人的新闻;研究理论学术论文;会员参加的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稿子文字自负,编辑有增删的权利。

北京京津画派研究中心

主席: 刘纯华

电话:13910726678
网址:www.shuhuajd.com
邮箱:lch6678@sina.com


  刘纯华先生于2009年3月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培训项目艺术品鉴定师岗位培训考核,获得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颁发的职业培训证书。

招聘启示

 
根据工作需要,京津画派研究中心官网招聘副总编辑一名。
  要求:新闻或相关专业;从业三年以上;最好有市场策划、营销经历;在北京有住房;组织过大型活动优先。吃苦耐劳,为会员全心全意服务,有牺牲奉献精神。

 

 

 

浅谈传统文化、周易、中医与中国书画的相关性

作者 何梓溪

  易学、中医、书画三者都是几千年来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都是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每个学科建立符号系统,体现观象取象、观察方法、造型规律和理论思维。其基本特点就是 : 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的对立统一观念。即 : 统一性完整性结成的各机体和内外环境统一思想整体观念;中医的辩证的四诊 ( 望、闻、问、切 ) 收集资料辩证分析施治;绘画的局部与整体的绘画布局。

(一)

  关于传统文化的五德五行与中医。好的中医都是周易高手。中医的五行又与传统五德相辅相成。阴阳五行在中医五行中的反映如木、火、水、金、土 , 是气的五种运动方式 : 肝 “ 木 ” 代表气的展放运动,形象色为青;心 “ 火 ” 代表气的上升,为红色;脾 “ 土 ” 代表平稳、容和,为黄色;肺 “ 金 ” 代表气的内收运动,也象征收敛和郁积,为白色;肾 “ 水 ” 代表气的潜降运动,表示为黑、篮色。

  五行与五德相对应。 “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 ,天人合一,阴阳合德,美善统一,离不开五德之修行。五行之合谐需积厚德,五德品格和能量不足时,外邪易入肌体、上焦气血凝滞、生包长疖邪火大。要遵天道即维护人体这个小宇宙的阴阳平衡,小宇宙与大宇宙阴阳之气 与 五行之气的共振。五德即 : 仁、义、礼、智、信。仁德通于肝,义德通于肺,礼德通于心,智德通于肾,信德通于脾。喜、怒、思、悲、恐这五种情志的涵养与儒家的五德相对应,与中国画的观象,感觉,体悟,意会,趣味一一视觉五种平衡与力的平衡生出构图, “ 象外之致 ”、“ 韵外之味 ” ,线的刚柔,浓淡,虚实,明暗,枯润。下面谈五德表象 :

  1 、 仁 : 以仁德养肝 ( 五行属木 ) 。以喜乐的心去符于绿色的大自然,以慈爱的心慈善的思维贴切环境,以善良的精神体会包罗万象的大自然不轻易动火发怒。

  2 、 义 : 以义德养肺 ( 五行属金 ) 。肺朝百脉,全身血液都通过经脉汇聚于肺,在鼻、在皮毛、在涕及忧悲思伤,会因气恼伤肺,出现口舌溃疡、气喘等病。中国画中的山体相当于肺体,树和杂草植物相当于皮肤毛发等,直接影响画的表象。

  3 、 礼 : 礼德养心 ( 五行属火 ) 。办事不急不躁,心有亮度。对家 人 、亲戚、同事尊重,沉稳静心,书写绘画静心养心。心所主神志,即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整体组成部分,又影响各方面的协调平衡,心要静,身要动,营养均衡不过剩,不生气就不生病。喜之过度,又会心神受伤,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气血亏虚则面色无华。人体形象及面色、神志、言语、姿态等,就是所说的 “ 神气 ” 。在绘画中, “神气 ” 之重要,先立志,积极向上的心气能画出形象、色、神的佳作逸品。

  4 、 智 : 智德养肾 ( 五行主水 ) 。 智德丰厚之人,虚怀若谷,谦虚柔和,欲淡不贪。不足者,多愁善感,自寻烦恼。健康方面生殖 、泌 尿、骨骼易出问题。肾藏精、生髓、美骨,肾气入脑,耳聪目明,神德多智,是五脏六腑之肾气。构成人体精的有 : 先天父母之精及后天各种食物,以化生血液能量 , 需经络保养推身气血暢通。腰为肾气之腑,腰部气血筋脉不通导致肾功能不佳。中国画中水相当于人体肾,不无无源之水,山脉相通,生瀑布、小溪。由先天的个人灵性,加后天生活体验及临摹,生化新的意境及能量,以水依山,美境凸现。

  5 、 忠信 : 信德养脾 ( 五行为土 ) ,忠信、诚实、稳重、厚道,会少得胃部疾病。脾在志为思,思考、思虑。所思不遂,会导致气的运动异常;脾气不升会引起不思饮食、腔腹 月脹 闷、头 目 眩晕等症。如山水画中的平地大川,包容孕育万象,才会使画面有郁郁葱葱生气勃发的影象。

 

 

  中医经络与中国山水画。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 经 络把人体内的脏腑、在外的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毛、肉、筋、骨等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经络表现人体四肢、脏腑功能、情志等,都是互相关联的,牵一发动全身,产生连锁反应。如坐姿、睡姿、饮食不节、缺少运动无法舒筋活骨,就造成血循环不佳,肌肉缺乏无法支撑、稳定背椎与骨络,各系统不平衡,如果肌肉系统骨络系统细胞系统、心 理 等种种不平衡,会引起脏腑阴阳失调,交感副交感神经失调。经络是人体大管家,提升生命能量, “经络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 ” 。经与络构成一个系统,但两者又不同,经,系经脉,譬如途径,贯通上下,是系统中的主干部分;络,是络脉,譬如网络,它 比经 脉细微,纵横交错,网布全身,是系统中的分支部分。经络系统中有经气循环系统传注,对全身所有组织器官的功能是推动作用,使整 个 机体保持平衡;而经络中的经气源于脏腑之气而互依。经脉主干,大多循行下深部; 经 脉是分支,循行于较浅处或显于体表。经脉分正经和奇经两类 : 一是气血主要通道的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二是奇经八条、督、任、冲带、阳跷、阴跷、阳维、阴维,合称 “ 奇经八脉 ” 。十二经筋 : 经筋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 “ 结、聚、散、络 ” 于筋肉、关节的体系,连缀四肢百骸;十二皮部,全身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络之气的散布所在。中国山水画也有同理。一个好的书画作品其内部也分主脉分支,一幅画好的布局,加之显多,去之显少,每个部位有其特功,每个部位组成整体之美。山水之大,广土千里,结云万重,罗峰列嶂,要善究其画之理。作山水之景,山光水色,布境不一,而须得乾坤之理山川之质,乃与神遇而化之。要有四时山水之神韵。古画论《山水松石格》 ( 传梁元帝萧绎 ) 说 “ 春英夏阴,秋毛冬骨 ” ,画山水画不可有斩刻之形没有生气,宋人画论如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一 有 “ 论用笔得失 ” 一节 ,他 把山水画的弊病归结为三点 ,即 板、刻、结论三病,皆系用笔。板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物状平褊不能圆 浑 也;刻者运笔中疑,心手相戾,勾画之际妄生圭角也;结者,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也。山有高低。高山与其它景物贯通联系的脉络在低处,山的腰肩部左右开张,根基壮实厚重,山峦峰冈紧紧相拥,互牵互带,连绵不绝,是高山也。低山与其它景物贯通联系的脉络在高处,山巅半露,山颈互串联,根基庞大,土山肥厚浑浑插入地下,无法测其深浅。山因水活泼,水因山而妩媚,石头是天地骨骼,硬深沉而不露。流水是天地血液流动不止,山无烟云如春无花草,山无云气就不秀美,沒道路就不活络,沒林木就沒生机。

 

( 三 )

 

  易学与书画。易学是详探天地万物之理,被视为 “ 弥纶天地,无所不包 ” 的巨著。它的思想体系作为一种观念模式,长期渗透到中医、艺术创作和审美领域之中。古代画家、美术批评家十分重用《易》理来解释绘画现象和指导批评与创作,《易学》立足于探索普遍规律,揭示事物本质,更多地给人以方法论的启示。 中医、周易将事物的发展变化归结于 “终而有始”、“无往不复”的循环论, 从中引出 “ 中 ”、“ 和 ” 的调和论,如《易经 * 系辞下》中的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也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在变中寻求事物的稳定。

  1 、 易经、中医、书画中的 “ 变 ” 。 “ 易 ” 以变化为基础。任何一个 “ 经卦 ” 或 “ 别卦 ” ,只要变动某一爻,就会变为与原来完全不同的卦,只要改变某一卦中几爻,则变为完全相反的卦。中医中肩受凉则会引起乳病,胃疼则可能胆病,胆病则可能胰病,上病下治,左病右治,由数变到量变,由量变到质变。古代画论也不难发现对变的重视。 “ 变 ” 被看成是艺术的内在动力。画家对客观物象的观察揣摩,在于捕捉神奇的 “ 变态 ”、 以求 “ 尽物其变 ” ,掌握绘画技巧,在于懂变化 之 规,利用变化规律,顺应变化规律,做到应手而变 “ 随机应变 ” 。王微在 < 叙画 > 中说 “ 本乎形者融,灵而动者变 ” ,笔墨之妙,在于通变、善变、制变;山水之法,在于随机应变 , 黄公望 < 写山水诀 > , “ 墨法,浓淡精神,变化飞动而已 ”。 方薰 < 山静居画论﹥,即对法的灵活运用,不拘常规,心游目想,忽有妙会。凡画之初作功夫,处处是法,久则熟,熟则精,精则变,变则一片生机。从宏观上看,时代风格也随历史演进而变迁,时运交移而影响艺术的发展。

  2 、 卦中 “ 象 ” 与书画。象包括宇宙中一切事物,如物象,事象,现象,气象,星象,图象等等。这些象都是可感的,但对 “ 象 ” 的表述,却是高度抽象的形式一一卦象,用卦,爻,辞等符号象征 ( 通 、 类 ) 各种自然状态和万物之情,一切观察、模仿,都被看做是对天地隐秘细微的道理和变化规律的探求,从而 “ 立象以尽意 ” ,但象与直觉形象和艺术形象存在很大距离,它所提供的思想方法却启迪人们从抽象的角度,总体的观念上,去概括和把握事物的本质,由表象而深入物理。言意不足表达的却可借助象,通过象阐述某种普遍意义的哲理,这与绘画的形象有相通处。周易的取象观,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绘画对客观物象的模拟,反映方式,构成它 特 有的形象特点及状物规律。古代画家对 “ 易 ” 象的认识,主要在于悟理、明意,只有通哓画学 “ 心法 ” ,才能得到要旨。正如清代蒋和在《学画杂论》中所讲 “ 画者,理也,意也 ” 。

  3 、 “ 易经 〞 取象在中国传统绘画上,更多地注入画家的主观意象及哲学理念。中国画尽管也强调客观真实但是强调角度,是与西方画的不同处,它表现的是物象的神韵、骨气、精灵、意法,注意在形而上的理念统御下的真实。塑造艺术形象,与易象的精神冥而会之,即观自然之象,印藏于脑中,拟其状貌形容,有符号表现之,并丰富完善,达到理想的表现。中国人物画法十八种描法,山水画的数十种皺法,点叶法、夾叶法、云水勾勒法等技术都是对自然现象的抽象。种种现象如天与地,明与晦,阖与辟,枯与华,损与益,悲与喜是矛盾的反映,也都是 “ 阴阳 ” 范畴。如前人总结的一些画诀 : “ 重如坠石,轻若游絲 ” , “ 密不透风,疏可走马 ” , “ 浓若崩云,薄如蝉翼 ” , “ 干裂秋风,润含春雨 ” 等等,从总体上去把握艺术风格的尺度,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偏废。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中国名人名家 金城书画院 腾讯网 人民网 新华网 网易 搜狐

版权所有: 北京时代金城书画院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20号汇通商务楼42号楼201、202室 电话:13910726678
Email:wyd188@126.com 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京ICP备19048866号